最新网址:www.haiyunw.com

脉诊时候是最忌讳患者跟医生的聊天的,因为会很容易打扰到医生。

张以琛轻声对李娜说。

“你请先别说话,放松下来,让我先诊一下脉。”

李娜微微一怔,她没想到这位年轻医生竟然如此认真。

张以琛刚回到现实世界的还有点不适应。

但是现在随着开始诊治病人了。

张以琛就立刻完全投入了进去。

伸出手,轻轻地放在李娜的手腕上。

开始运用举、按、寻、推、竟这五种手法来诊脉。

举按寻三法是诊浮沉缓三脉的!

推法是诊芤脉的,竟法是诊长短脉的。

脉象除了这些还有二十几种。

但是手法基本上就这五种。

李娜看着张以琛那认真又忧郁的模样。

还有对方在自己手腕上不停地用各种手法按压着。

感受到张以琛手指的每一次触碰。

都像是有一股暖流在她的手腕上蔓延开来。

心中不禁泛起了一丝涟漪!

不时地发出低低的笑声。

张以琛的眉头突然紧紧拧起,轻轻松开了李娜的手腕。

目光凝重地望向她,声音低沉道。

“李娜,我们需要去床上躺着。”

李娜听到这话,瞬间愣住了。

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不解。

“啊?现在就去床上?这……”

话语中充满了犹豫和不解。

张以琛察觉到她的疑惑,急忙补充道。

“不,不是你想的那样。我是指,在诊床上躺着。”

“躺着能让气血运行更加顺畅,脉象也会更加清晰!”

“这样便于我进一步诊断。”

李娜听到这里,才恍然大悟。

微微脸红,连忙解释道。

“哦,是这样啊……我还以为……”

话语中透露出些许尴尬和不好意思。

“没关系,我理解你的误会。”

张以琛轻轻一笑,站起身,引领着李娜走进诊疗室。

诊疗室内安静而整洁,一张宽敞的诊床摆放在中央。

床上铺着柔软的床单和被子。

李娜按照张以琛的指示,轻轻地仰卧在诊床上。

手臂自然平展,放在了柔软的脉枕之上。

张以琛坐在床边,目光专注而认真。

再次伸出手指,轻轻地搭在李娜的手腕上。

闭上双眼,感受着手下的脉象!

中医对脉诊是很认真的。

典籍《素问·脉要精微论》曾记载。

“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

那时的要求,就像现代人抽血验肝功能前不能进食一样。

只为求得一个最精准的脉象。

然而,这种严苛的要求在现代社会中似乎有些不切实际。

早已被人遗忘在历史的角落。

后来也就没人守了。

而且候脉时间也有要求。

《灵枢.根结篇》中曰。

“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为五藏之精,不应数者,名曰狂生。”

所以诊脉的时候,每一部的脉搏都至少要跳动五十下。

寸口脉上有寸关尺三部。

两只手一共有六部。

再加上初期三指齐按的时间。

就算是技术纯熟的老中医诊脉,也至少需要五分钟。

那些技术不怎么纯熟的中医。

则是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反复诊断,才能得到准确的结论。

至于那些左右手加起来连五分钟都不到的中医!

别想了,他肯定不会诊脉。

搭脉只是做个样子罢了。

要不就是过于自信,只粗诊双手脉。

并没有仔细诊断寸关尺每一部的脉象。

还有那些仙侠剧,甚至某些历史剧里面的悬丝诊脉!

纯粹的就是中医黑,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张以琛要不是跟钱老学习了一年,他也不会诊脉。

十分钟后,张以琛终于完成了对李娜双手的脉诊。

轻轻地将手从李娜纤细的手腕上移开,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不过张以琛的眉头却紧锁。

似乎在努力解读那些复杂的脉象。

“沉细之脉……”

张以琛低声自语,声音中带着几分凝重。

沉脉通常意味着内部脏腑出现问题。

而细脉则可能暗示着湿邪的侵袭或是体虚。

张以琛细细地回忆着脉诊的过程。

那些细微的跳动和波动在他的脑海中逐一浮现。

他记得细脉的特点是细而小,如同不断的丝线,柔软而有力。

而微脉则极细而无力,似有若无,欲绝未绝。

两者的区别就是一个是应指不断,一个是似有若无。

他还想起了弦脉,那种按之如弓弦的感觉与细脉截然不同。

但弦脉与细脉在某些方面又有着相似之处。

不过弦脉是按之如弓弦。

细脉是按之如丝线。

毕竟作为一名中医,准确地辨别脉象是至关重要的。

脉象却显示出了湿邪和体虚的迹象,这让张以琛感到十分矛盾。

细脉主湿,亦主虚。

可李娜是寒凝血瘀啊,寒凝之证分明是实证。

怎么会是虚呢?

而且细脉也可以是湿证,湿证?

“难道我之前的判断是错误的?”

张以琛心中暗自思忖,眉头皱得更紧了。

$(".noveContent").last().addClass("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last().before("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